烧毛机的车速控制是确保烧毛质量的关键环节,其操作过程需结合织物特性、设备性能及工艺要求进行精准调节。以下从车速控制原理、影响因素、控制方法及操作流程、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说明:
- 核心逻辑:车速(织物运行速度)需与高温源(火焰 / 热板)的温度、接触时间匹配,确保绒毛充分燃烧或碳化,同时避免织物主体因受热过度而损伤。
- 公式关联:\(\text{热作用强度} = \frac{\text{温度} \times \text{接触时间}}{\text{车速}}\)车速越快,织物与高温源接触时间越短,热作用强度越低;反之则热作用强度越高。需通过调整车速平衡 “去毛效果” 与 “织物保护”。
因素 | 具体影响 |
---|
织物材质 | - 棉 / 麻(耐温性强):可采用中高速(50-100 米 / 分钟)强烧毛。
- 涤纶 / 羊毛(易损伤):需低速(20-50 米 / 分钟)弱烧毛。 |
织物厚度 | - 厚重织物(如牛仔布):车速可较低(30-60 米 / 分钟),确保深层绒毛燃烧。
- 轻薄织物(如丝绸):车速需较高(60-100 米 / 分钟),减少受热时间。 |
烧毛程度 | - 强烧毛:车速慢(20-50 米 / 分钟),配合高温(火焰温度≥900℃)。
- 弱烧毛:车速快(60-120 米 / 分钟),配合低温(热板温度≤600℃)。 |
设备性能 | - 火焰稳定性:燃气压力不足时需降低车速,避免烧毛不均。
- 导布辊精度:辊面不平整会导致车速波动,需控制速度误差≤±1%。 |
- 操作方式:通过设备面板上的旋钮或按键直接调整电机转速,实时观察织物烧毛效果(如布面绒毛残留量、颜色变化),逐步优化车速。
- 适用场景:小批量生产、特殊织物试产或设备调试阶段。
- 示例:
- 纯棉府绸(轻薄):初始车速设为 80 米 / 分钟,观察烧毛后布面若仍有少量绒毛,可降至 70 米 / 分钟;若出现轻微泛黄,需立即提至 90 米 / 分钟。
- 控制系统:集成 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或 DCS(分布式控制系统),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以下参数并自动调节车速:
- 红外温度传感器:检测织物表面温度,当超过设定阈值(如棉织物≥180℃)时,自动提高车速以减少受热。
- 视觉检测摄像头:通过图像识别算法分析布面绒毛残留率,动态调整车速(如绒毛残留>5% 时,降低车速 5 米 / 分钟)。
- 优势:精度高(速度误差≤±0.5%)、一致性好,适合大批量标准化生产。
- 参数预设:
- 根据织物工艺单,设定目标车速(如牛仔布强烧毛设为 40 米 / 分钟)、火焰温度(950℃)、火口距离(2cm)。
- 存储工艺配方(如 “棉织物 - 强烧毛” 配方包含车速、温度、张力等参数),便于快速调用。
- 设备检查:
- 确认导布辊转动灵活,张力传感器精度(±2N)正常。
- 测试灭火装置(如水封槽水位)和吸尘系统(风速≥20m/s)功能。
- 首件调试:
- 以低速(如目标车速的 70%,即 28 米 / 分钟)运行织物,观察烧毛效果:
- 合格标准:绒毛去除率≥90%,布面无烧焦、破洞,强力损失≤5%。
- 不合格调整:
- 绒毛残留多:降低车速或提高温度。
- 织物泛黄 / 破损:提高车速或减小火口距离。
- 参数锁定:首件确认合格后,锁定车速及其他参数,开启连续生产。
- 实时监控:
- 操作人员需持续观察触摸屏上的车速、温度、张力曲线,每 15 分钟记录一次数据。
- 重点关注织物接头处(如缝头通过火口时),因厚度突变可能导致烧毛过度,需临时提高车速 10-20%。
- 异常处理:
- 若出现车速波动>±3%,立即停机检查导布辊是否打滑或传动皮带松弛。
- 发现织物烧毛不均(如左右两侧绒毛残留不一致),需调整扩幅辊张力或火口左右位置。
- 停机流程:
- 先关闭燃气阀门,待火焰熄灭或热板温度降至 100℃以下。
- 降低车速至 10 米 / 分钟,运行 5 分钟排空设备内残留烟雾。
- 切断电源,清理灭火槽内的碎屑和吸尘装置滤网。
- 定期维护:
- 每周校准车速传感器精度,检查传动电机皮带松紧度。
- 每月对导布辊进行动平衡测试,确保高速运行时稳定。
- 安全规范:
- 燃气泄漏时严禁开机,需先通风并检测燃气浓度(<爆炸下限的 10%)。
- 操作人员需佩戴耐高温手套和护目镜,避免火焰或热板灼伤。
- 织物特性适配:
- 弹性织物(如针织布)需降低车速 5-10 米 / 分钟,防止拉伸变形。
- 混纺织物(如涤棉)需兼顾两种纤维的耐温性,通常采用中速(50-70 米 / 分钟)弱烧毛。
- 环保要求:
- 燃烧产生的废气需通过过滤装置(如布袋除尘)处理,确保颗粒物排放≤10mg/m³,符合 GB 4287-2012《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。
问题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措施 |
---|
烧毛后布面发脆 | 车速过慢 + 温度过高 | 提高车速 10-20 米 / 分钟,降低温度 50-100℃ |
左右烧毛不均 | 火口左右位置偏移或张力不均 | 调整火口与织物距离一致,校准张力传感器 |
绒毛去除不彻底 | 车速过快或火焰高度不足 | 降低车速 5-10 米 / 分钟,调大火焰高度至 2.5cm |
通过精准控制车速并严格遵循操作流程,可确保烧毛机在去除织物绒毛的同时,最大限度保护纤维性能,为后续印染工艺奠定基础。实际生产中需结合织物特性动态调整参数,并加强设备维护以保障稳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