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证烧毛机各部件正常运转需从日常巡检、定期维护、关键部件专项保养、故障预警、操作规范等方面建立系统性维护体系,以下是具体措施:
- 检查内容:
- 燃烧状态:火焰是否均匀(呈蓝色稳定火焰),有无跳动、断火或黄焰(可能因燃气不纯或空气配比不当);
- 火口表面:清理火口缝隙内的纤维绒毛、污垢(每日用压缩空气吹扫,每周用铜刷轻刷),避免堵塞影响燃烧效率;
- 燃气 / 空气管道:检测接口密封性(用肥皂水涂抹查漏),确认压力稳定(燃气压力误差≤±5% 设定值,空气压力误差≤±10%)。
- 异常处理:
- 火焰不均:调整燃气 / 空气混合比(通常空气过剩系数 1.05-1.15)或清理火口堵塞;
- 压力波动:检查减压阀、过滤器是否堵塞,及时更换滤芯(滤芯更换周期:每运行 200 小时或压差>0.05MPa 时)。
- 检查内容:
- 导布辊 / 轧辊:转动是否灵活,表面是否有缠布、磨损或凹凸(每日用手触摸感知转动阻力,目视检查表面);
- 链条 / 齿轮 / 皮带:润滑状态(链条每周涂抹高温润滑脂,皮带张紧度以按压下垂 1-2cm 为准),有无松动、异响或磨损(如链轮齿面磨损>3mm 需更换);
- 张力控制:织物运行是否平整无褶皱,张力传感器数值是否稳定(误差≤±5N)。
- 异常处理:
- 辊筒缠布:立即停机清理,检查导布路径是否偏移;
- 皮带打滑:调整张紧轮或更换皮带(橡胶皮带老化龟裂时必须更换)。
- 检查内容:
- 喷雾嘴 / 轧辊:喷雾是否均匀(无滴漏或喷射死角),轧辊压力是否一致(左右压力差≤0.1MPa);
- 烘燥设备(如红外、热风):加热元件是否正常工作(红外灯管无发黑,热风温度误差≤±5℃),排风口是否通畅(无纤维堆积)。
- 异常处理:
- 喷雾堵塞:用细针疏通喷嘴,必要时拆卸清洗(每月至少一次深度清洗);
- 温度不均:调整加热元件间距或清理风道内积尘(每季度用吸尘器清理风道)。
- 检查内容:
- 温度传感器:显示值与实际火口温度偏差≤±10℃(每周用热电偶实测校准);
- 排风风机:运转噪声是否正常,风量是否达标(用风速仪检测排风口风速,应≥5m/s),滤网是否堵塞(每日观察压差表,压差>0.03MPa 时清理)。
- 异常处理:
- 排风不足:清理滤网或检查风机皮带是否松弛(皮带磨损超原厚度 1/3 需更换);
- 温度失控:检查温控仪参数设置或更换损坏的传感器。
维护周期 | 维护项目 | 具体措施 |
---|
每周 | 火口系统深度清洁 | 拆卸火口部件,用酒精擦拭燃烧器表面,检查燃气喷嘴磨损(孔径扩大>10% 需更换) |
每月 | 传动系统润滑 | 齿轮箱更换润滑油(粘度等级:ISO VG 150),轴承加注锂基润滑脂(填充量 1/3-1/2) |
每季度 | 电气系统检查 | 紧固接线端子,测量绝缘电阻(电机绝缘电阻≥0.5MΩ),清理控制箱灰尘 |
每半年 | 整机精度校准 | 校准火口与织物间距(误差≤±2mm),检测传动辊平行度(水平偏差≤0.2mm/m) |
每年 | 关键部件探伤与更换 | 对轧辊、导布辊进行超声波探伤(裂纹深度>2mm 需更换),更换老化密封件 |
- 维护重点:
- 燃烧器喷嘴磨损会导致火焰发散,需定期测量喷嘴孔径(如原孔径 φ1.5mm,磨损至 φ1.8mm 时更换);
- 空气调节阀叶片积垢会影响配比精度,每月用清洁剂擦拭,每年拆解检查磨损情况。
- 维护重点:
- 表面硬度检测(HRC≥50),磨损导致表面粗糙度>Ra3.2μm 时需研磨修复;
- 辊体动平衡校准(转速>200r/min 时,不平衡量≤5g・cm),防止高速运转振动。
- 维护重点:
- 张力传感器零点校准(每月空载时归零),避免漂移导致织物拉伸变形;
- 电磁离合器 / 制动器摩擦片磨损检测(厚度磨损>1/3 时更换),确保启停精准。
- 振动传感器:监测传动辊、风机的振动幅值(阈值设定:加速度>10m/s² 时报警),提前发现轴承损坏或不平衡;
- 红外热像仪:定期扫描电机、齿轮箱温度(温升>60K 时预警),预防过载或润滑不良;
- 燃气泄漏报警器:安装于火口附近,检测浓度>爆炸下限 20% 时自动切断气源并报警。
- 记录各部件故障频率、原因及处理时间(如火口堵塞平均每周 1 次,需分析是否因预处理除杂不足导致);
- 运用 PDCA 循环优化维护策略(如针对排风滤网堵塞问题,将清理周期从每周改为每 3 天)。
- 操作人员需掌握:
- 各部件启停顺序(如先启动排风风机,再点火,最后开传动);
- 紧急停机流程(遇燃气泄漏、火灾时,30 秒内切断气源、电源并启动灭火装置);
- 常见异常识别(如通过火焰颜色判断空气配比,通过异响判断轴承故障)。
- 储备易损件:火口喷嘴、皮带、密封件、加热灯管等,确保故障时 2 小时内可更换;
- 定期演练:每季度进行一次模拟故障处理演练(如传动辊卡死时的换辊流程),缩短停机时间。
- 温湿度:温度 20-28℃,湿度 50%-70% RH(避免湿度过低导致静电积聚,过高引起金属部件锈蚀);
- 清洁管理:每日清扫设备周边纤维废屑,每周用吸尘器清理电控柜灰尘,防止短路。
- 燃气压力:安装稳压阀,确保供气压力波动≤±5%;
- 电源质量:配备稳压器(电压波动≤±10%),防止电压不稳烧毁控制模块。
烧毛机部件正常运转依赖于预防性维护为主、应急处理为辅的管理模式,通过精准巡检、周期保养、技术升级、人员赋能四维度协同,可将设备故障率降低至≤2 次 / 年,平均停机时间控制在≤0.5 小时 / 次,从而保障生产连续性与织物质量稳定性。建议结合设备制造商提供的维护手册,制定个性化保养方案,并利用数字化工具(如设备管理 APP)实现维护任务的全流程跟踪。